诗经反映的婚恋三步曲

时间:2024-05-14 19:03:34
诗经反映的婚恋三步曲

诗经反映的婚恋三步曲

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。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《诗经》,其爱情诗灿若繁星,令人赏心悦目,正所谓“无郎无姊不成歌”。在《诗经国风》中,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,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、相思之意,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,或描述幽会的情景,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的情歌,也有反映婚嫁场面,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,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。这些作品内容丰富,感情真实,是《诗经》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最精彩动人、成就最高的篇章。

这些婚恋诗可以按照男女情爱追寻过程分成相恋(单恋、追求、幽会)、婚嫁、破裂三部分,这三部分就构成了《诗经》时代男女婚恋的三步曲。

一、静女子衿,悠悠我心

《诗经》中的情诗,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,充满坦诚、真挚的情感。《周南关睢》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幕之情,前三章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,和他“求之不得”的痛苦心情。末二章,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,将要“琴瑟友之”、“钟鼓乐之”。

这种表现男女相互爱慕的诗,《诗经》中还有不少,如《召南摽有梅》,何其直率、大胆而浪漫:

有梅,其实七兮,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。

摽有梅,其实三兮,求我庶士,迨其今兮。

摽有梅,倾筐墍之,求我庶士,迨其谓之。

诗中女子待嫁求爱,她望见梅子落地,引起青春易逝、年时不再的伤感,迫切希望有意中人前来求婚的心情。梅从七分到三分,再到倾筐拾取;她从良辰吉日到今天,再到开口就答应,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急不可待的愁绪,颇有几分“老女不嫁,呼天抢地”的意味儿,清人牛运震《诗志》认为本诗“开后世闺怨之祖。

这种爱慕发展为两情相悦,便有了幽期密约,如《邶风静女》描写男女幽会,极尽温文典雅:

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。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

静女其娈,贻我彤管。彤管有炜,说怿女美。

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。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。

这位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,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。情人既来,并以彤管、茅荑相赠,他珍惜玩摩,爱不释手,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,而是因为美人所赠,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是多么细腻真挚。

《郑风子衿》则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,这个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,终未见来,便独自踟躇徘徊,“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”的咏叹,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,深挚缠绵。这种对爱情的执著专一,在《郑风出其东门》中,则由男子直接说出:“出其东门,有女如云。虽则如云,匪我思存。缟衣綦巾,聊乐我员。”尽管在东门之外,有众多的美女,诗人却并不动心,想到的仍是自己所爱的那个素衣女子。

二、男婚女嫁,须依媒妁

正是由于《诗经》中抒情主人公对爱情如此热烈执著,因而一旦爱情遇到挫折,就感到特别痛苦。在《诗经》时代,男女爱情虽还不像后代那样深受封建礼教的压制束缚,但已是“娶妻如之何,必告父母”、“娶妻如之何,匪媒不得”(《齐风南山》)了。有时对婚姻自由的追求,也会受到父母的干涉。如《鄘风柏舟》即是写一个女子要求婚姻自主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出的誓辞:

髧彼两髦,实维我仪。之死矢靡它。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。

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,宁肯以死殉情,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,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。

阻力一旦排除,两情相悦的人儿就可以喜气洋洋谈婚论嫁了,《周南桃夭》一派的幸福美满啊:
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
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

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

有女静好,宜家宜室宜人,怎不叫人心驰神往?诗人由柔嫩的桃枝、鲜艳耀眼的桃花,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,祝愿她出嫁后要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。

婚后生活如何呢?《郑风女曰鸡鸣》描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:

弋言加之,与子宜之。宜言饮酒,与子偕老。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。

诗以温情脉脉的对话,写出这对夫妻互相警戒,互相尊重,互相体贴的感情,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。

三、男儿薄幸,弃妇悲吟

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如《郑风女曰鸡鸣》这样温情缱绻,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,婚姻的幸福对妇女来说,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。《诗经》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,就为广大妇女的悲吟生活作传,留下了浓彩重墨的一笔。

贵族妇女失宠:《邶风绿衣》中那位“心之忧矣,曷维其已”的妇女,因妾得宠而失位,无可告诉,只能在痛苦中煎熬。这类诗反映的是还维持着婚姻的形式和夫妻的名义,处于失宠、幽闭状态的不幸妇女的命运。

平民妇女被弃:另一类则表现婚姻破裂后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,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。《卫风氓》和《邶风谷风》,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,怨恨和责难,是《诗经》弃妇诗的代表作。《谷风》以具体的事实诉说自己的劳苦贤淑和丈夫的薄情寡义,指责了丈夫的喜新厌旧,得新捐故的`恶劣行为。客观地反映了妇女的悲惨命运。

《氓》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、结婚到被弃的过程。当年的她天真无邪,“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。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”。这位单纯的少女一下就被氓的虚情假意迷惑,她丝毫不顾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一口就答应了氓的要求,许下了“秋以为期”的诺言。婚期临近,痴心的少女天天登上破旧的城垣眺望复关,望眼欲穿。没看到氓的身影,她就“泣涕涟涟”,看见了他的身影,她就“载笑载言”。“以尔车来,以我贿迁。”迎她的车一来,她就带上嫁妆不顾一切地跟他走了。然而正是她的天真善良,为她将来的悲剧婚姻埋下了伏笔。

婚后,女主人公忍辱负重,“三岁为妇,靡室劳矣。夙兴夜寐,靡有朝矣”。她任劳任怨地承受着家庭给予她的重担。可是丈夫不但不体谅她,反而“言既遂矣,至于暴矣”。回娘家只有遭到弟兄们的嘲笑。女子“静言思之,躬自悼矣”。“淇则有岸,隰则有泮”,自己的幽怨何时才有尽头?“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!”想到这里,她终于做出了果敢大胆的抉择,同时她又用自己的血泪教训,告诫天下所有痴情的女子“无与士耽”不要蹈她的覆辙,因为“士之耽兮,犹可说也。女之耽兮,不可说也”。

古代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。可以说从当时被苦苦追求,到陷入爱情的陷阱,再到婚后被抛弃,众多女性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命运的地狱,而负心的男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,这就让我们不能不愤慨,感叹制度的不幸和时代的不幸。

以古观今,其实《诗经》中的婚恋诗对我们现代人的爱情生活也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参照。所幸现代女性大多自强自立,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,具有出色的工作能力,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。她们对男人的依赖程度几乎等于零,因而在爱情的选择上也赢得了更大的自主权。舒婷说:“我如果爱你,(就要)……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……你有你的铜枝铁杆,像刀,像剑,像戟;我有我红硕的花朵……仿佛永远分离,却又终身相依。”爱情毕竟是珍贵、值得追求的,而两情相悦,彼此尊重与珍惜,才是最伟大最真实的爱情。

《诗经反映的婚恋三步曲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